实践风采

首页 实践风采 金奖团队

北京科技大学本心研续实践团

实践情况:

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北京科技大学本心研续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为引领,深入甘肃秦安、西藏拉萨、广西百色、新疆喀什及石河子等偏远乡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非遗调研、支教助学与基层治理等多维度探索,团队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知识与希望,更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非遗调研:传承文化根脉,激活乡村活力

实践团深入乡野调研非遗文化,焕发古老非遗新生。团队历时半个月,足迹遍布乡野,对当地非遗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调研与考察。团队走访非遗传承人,聆听口述历史,记录技艺细节,并深入与基层干部交流,了解非遗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团队不仅整理了非遗技艺的历史脉络和传承轨迹,还举办了非遗展览和体验活动,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二、支教助学:点亮知识之光,照亮希望之路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团队深知教育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因此将支教助学作为实践的重要一环。团队成员们深入乡村学校和福利院,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团队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从非遗文化到普通话普及,从基础学科知识到科学小实验,从艺术启蒙到心理辅导,每一堂课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汗水与爱心。通过支教,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为乡村教育水平的提升贡献了青春力量。

三、基层治理:参与乡村建设,共绘美好蓝图

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团队积极参与当地基层治理工作,与村干部及村民深入交流,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团队协助组织开展座谈会、政策宣讲等活动,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同时,团队还利用自身优势,为乡村引入外部资源,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本心研续社会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理念,为当代青年树立学习的榜样。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为乡村振兴之路铺设了坚实的文化基石,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与新希望。

实践成果:

项目成果方面。团队申报“三下乡”、“清华大学暑期农村调研”、“笃行计划”等20多个项目,现已孵化8篇优秀调研报告提交各大公益机构。

非遗调研方面,实践团累计进行非遗调研百余次,访谈非遗传承人及基层干部50多人,撰写访谈录达10万字,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00份。

支教助学方面,团队教学覆盖二百多名学生,累计支教时长达500小时,家访记录20篇,相关特色教学PPT 45篇,教案70多篇,教学日志45篇,自主设计特色课程体系27个。

基层治理方面,团队累计乡村生活调研百余次,撰写乡村基层干部访谈录10篇,村民家访记录20篇;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0份;编写相关农产品电商运营与管理指南5篇,发展乡村振兴建议书5份。

媒体报道方面,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发布作品50多篇,总浏览量5万+,获近万点赞;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网、央视频、北京日报、湖北日报等二十余家媒体报道;同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学联等教育机构合作,发布多篇推送,全平台浏览量达到10万+。

网络宣传方面,团队累计制作微信推送120多篇,多次被“北科大青年”、“北科大实践小博士”等校级、院级微信公众平台转发,总浏览量10万+,获赞3万+。

艺术创新方面,团队制作“非遗+”网页4个;自主研发非遗小程序4个;制作主题微电影10部;自主设计并制作文创产品5个、制作特色海报15张、特色IP人物3个、主题表情包3个;累计摄影作品500G,照片素材500张、视频素材10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