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风采

首页 实践风采 金奖团队

北京科技大学“科工视界•文脉传承”乡村振兴实践团

实践情况:

实践准备阶段,与延寿镇党委进行对接,了解当地基本情况,明确实践时间与基本实践方案。通过线上线下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寻找实践理论支撑,并以前期调研成果为依据,确定“聚焦科技展蓝图,走好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聚焦研学启征程,走好乡村教育发展之路”“乡村文创谱新篇,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永葆生态绘长卷,走好乡村绿色生态之路”四个主题,并明确分工,确定实践形式与目标成果。

实践前期,实践团前往了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花果山村、海字村、西湖村、湖门村、木厂村进行村委会访谈、村民采访、实地走访,了解各个村庄的人口情况、支柱产业、教育现状等,为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与有效支撑。通过与当地学校、村委会、村民沟通实践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得到反馈对实践方案进一步完善。实践团实地考察了当地银山塔林文物景区、湖门栈道、果园、农家乐、居住区等地,为文创设计、宣传视频制作、生态论文撰写、助农科技创新、研学方案打造提供实际依据。此外,实践团在北京市怀柔区、北京环境保护监测站、小米谷仓、河北省迁西县汲取正向案例经验,走访相关企业机构,采访相关业内人士,对生态、文创、科创、研学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化。

实践后期,实践团着手实施具体方案。在研学领域,实践团自行设计“生态延寿”研学课程,在北京市昌平区花果山村成功举办,在当地首次举办此类研学活动。开展“七彩假期”活动,走入延寿镇下庄学校学生家庭,为乡村孩子带来“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等特色活动。在科创领域,实践团策划、绘制图纸、购买耗材、试验组装,设计出全地形消防机器人与助农采摘机器人。在文创领域,实践团以青年视角传播乡村文化角度出发,创作乡村人物IP与银山塔林文物文创,并为村庄设计完整的导视系统。在生态保护领域,实践团针对文旅发展与生态保护、森林疗养模式课题进行资料查找,并完成论文撰写,为当地形成提案与应急管理预案。


实践成果:

1.聚焦科技展蓝图,走好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1.1采摘机器人

针对当地经济作物,实践团开发了智能机械臂车,具备精准识别和采摘功能,通过摄像头远程传输图像,机械臂精准采摘。机械爪可替换,适应不同作物。

1.2消防机器人及智能火灾识别系统

实践团开发了全地形消防机器人,利用HSV和Open CV技术识别火灾,并采用特殊履带设计。该机器人装备有双目摄像头、热成像仪和消防水枪,能够执行山区消防巡检、物流运输任务,迅速定位并扑灭山火。

1.3智慧网页

银山塔林拥有悠久历史,团队为其开发了智慧网站,以建立服务性网站为核心,注重交互性和用户体验。网站运用JavaScript实现创意交互,提升用户参与和沉浸感。团队还集成了Baidu Maps API,提供实时位置信息,方便游客出行,增强服务智能化。


2.永葆生态绘长卷,走好乡村绿色生态之路

团队撰写研究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旅发展与生态保护案例研究》《森林疗养模式理论调研报告》,为延寿镇“生态康养”功能定位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


3.聚焦研学启征程,走好乡村教育发展之路

实践团参与2024年七彩假期服务活动,与北京发行集团合作,为山区家庭提供阅读服务,捐赠图书100余本,价值3000多元。在乡村研学方面,团队已举办两次活动,开发8个特色项目,制作课程资料。此外,团队制作了14个科普课程,视频播放量超15000次,有效扩展了知识传播。


4.乡村文创谱新篇,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实践团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根据当地特色原创银山塔林书签一套、四村人物宣传IP四个、村庄导视系统一套,预计今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