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风采

首页 实践风采 金奖团队

走近传承人,助力非遗文化发展

走近传承人,助力非遗文化发展

万象表演类非遗社会服务实践团走访调研

【事迹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万象表演类非遗社会服务实践团对18位非遗传承人和传人进行了实地走访,在走访结束后认真撰写采访记录和走访手记,并交由传承人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实践团还与多家非遗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虚心向一线的非遗工作者请教学习;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一致好评,被称赞为“有非遗情怀的大学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文化传承工作上的担当与良好的精神风貌。

【事迹材料】

在北京手工艺类非遗群众了解程度较低、发展传承较困难、项目不成体系的背景下,实践团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以非遗传承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实践团实地走访18位非遗传承人和传人;拜访融今文化企业的殷总经理、智化寺京音乐负责人王主任等多位非遗工作者;设计发放724份“关于公众对表演类非遗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并撰写1万多字的问卷分析报告;参加了“大运河文化带京津冀非遗展”。通过这些方式,实践团完成了对表演类非遗生存现状的充分调研。并将走访内容收录为纪实集、搭建非遗微名片平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同时针对于最适合创新发展的面人郎面塑技艺,开办两期非遗兴趣班、设计并上市文创产品、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及商业计划书、拍摄微电影,为其他非遗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切实解决了非遗传承人遇到的问题,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为非遗研究性实践提供了大量资料,并在新华网和中国台湾网上获得推广。

在前期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实践团有针对性的开展基层服务,切实有效地推动表演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实践团在学校青年广场举办“文泽千古 ·忆永存”外展活动,活动吸引数百位同学以及多位外教参加,将非遗带进大学生生活,让非遗走出国门;撰写20万字社会实践报告,采访记录18篇,精心设计撰写科普书籍《遗林探源》与走访手记合集《遗风锦集》,记录下最真实的非遗技艺;与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团、国家级口技传承人海洋老师分别合作拍摄皮影题材微电影《声影》、口技题材微电影《声生世事》,通过视频的形式对非遗加以宣传,扩大非遗的受众群体。实践团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社会实践,与北京天桥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工作得到了来自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收获一致好评。

实践获得来自中国台湾网,新华网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