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佳标兵事迹

【2018年】王宽——挥洒热血于非遗 万象精神用传承

 

 

 

事迹简介:2018年4月12日北京科技大学万象表演类非遗社会服务实践团成功创立。我带领队员秉承“先调研学习,后基层服务”的实践理念开展社会实践。实践过程中共采访非遗传承人及传人18位,撰写了共约40篇采访记录和采访手记。在天津非遗协会邀请下,带领团队前往农展馆参观“大运河文化带京津冀非遗大展”。此外,实践团也曾前往融今文化非遗企业,以及拜访智化寺王主任等,从多个视角探索非遗问题所在。实践团于7.20日举办“文泽千骨·技忆永存”活动,邀请了3位非遗老师现场指导,吸引了十几位外教以及数百位学生前来参观。实践团撰写了20万字调研报告,排版了《遗林探源》,《遗风锦集》两本书籍。与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团合作拍摄微电影《声影》;在BIAD以及天桥公司赞助下,与国家级口技传承人海洋老师在储子营胡同拍摄微电影《声生世事》等并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发布。带领实践团荣获北科大“金奖团队”,社会实践最高分等多项荣誉

事迹材料:我带领实践团共10位成员,在北京地区如火如荼的对表演类非遗项目进行调研和定点帮扶。身为队长,我率先提出“先调研学习,后基层服务”的实践理念,使得团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步步前进,稳扎稳打,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方面,实践团欲从社会的不同角度了解非遗,多元化全方位的认识其文化内涵以及现阶段的生存情况。实践团参加了于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大运河文化带京津冀非遗联展”,并先后与十几位一线非遗工作者进行了沟通交流,几次交谈让实践团队员深受启发,扩展了实践团后期基层服务的思路。

在走访调研方面,万象表演类实践团自5月份起积极开展外联工作,最终成功走访了18位表演类非遗传承人/传人。实践团在走访过程中用相片和录像的形式纪录下老师们的风采,在走访后期整理出18位老师的采访记录和采访手记。实践团还在撰写采访手记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遗风锦集》手记合集。通过走访传承人和传人,实践团逐渐了解了老师们的内心诉求与表演类非遗的发展情况。

实践团共发放并回收724份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撰写1万字的调查问卷报告,实践团进一步认识了表演类非遗的生存现状以及公众对表演类非遗的认知程度。此外,实践团于7月20日在北京科技大学青年广场举办了“文泽千古 技·忆永存”非遗外展活动,通过设计非遗科普展板、邀请传承人到场与同学们交流等形式来宣传非遗。活动现场吸引了10位左右外教老师,以及几百位学生到场参观,邀请到3位非遗老师现场指导。除此之外,实践团还精心编写了《遗林探源》科普书籍,选取9项代表性非遗项目,通过三个板块加以介绍,内容全部通过相关传承人的审核,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实践团最后对实践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完成了20万字的实践报告。

除此之外,实践团还携手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团拍摄了长达10分钟的皮影题材的微电影《声影》,与口技传承人海洋老师在二环四合院内合作拍摄6分钟的口技题材微电影《声生世事》,希望通过拍摄微电影并最终将影片投放到各大媒体平台上加以宣传推广的形式引起更多人对表演类非遗的关注和喜爱。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我荣获“全校十佳标兵”的荣誉称号;实践团全部成员荣获“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实践团获得全校社会实践最高分93分的好成绩,评为“北京科技大学金种子团队”,成功审批“四星级实践基地”,入选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成立的“四名计划”,并获得北京科技大学2018“社会实践金奖团队”等荣誉。“北京科技大学万象表演类非遗社会服务实践团的队员们和我们一样选择传承非遗,坚守阵地,他们对非遗的热爱难能可贵”,龙在天皮影艺术团陶鹏副总这样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