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佳标兵事迹

【2018年】周童舟——今日无悔入华夏,此生皆是拾遗人

 

 

 

事迹简介:2018年我带领北京科技大学华夏拾遗非遗调研实践团115名热爱文化的大一学子,分为十支小队,前往9个省份的10项非遗项目,进行调研、宣传与传承。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实践团入选北京市百强团队,微信、微博、学联等多途径宣传平台的累计访问量达到70万以上。完成调研报告130万字,纪录片110分钟,学术论文11篇;并首创多级传承人采访框架,撰写文创产品销售案、商业计划书,完成独立网页制作,得到了《柳州日报》《江苏科技报》等30余家媒体报道。实践团最终获“青年服务国家”北京市团委百强团队一等奖。

事迹材料: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自信应得到彰显。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工具理性作为推动生产力的脊梁,也需要人文精神提供一个心灵安放的故乡。文化遗产作为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和依托,应代代相传,不被遗忘。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缺少一个确实可见的载体,所以更应该被注重与传承。

秉承着留存文化记忆的初心,带领115名同学聚集在这里,朝着同一个远方而进发。2018年4月完成华夏拾遗2018的主题构想、调研方向,主笔撰写《拓宽非遗调研广度的积极影响》论文并以此为依据确立主体调研进程,5月完成实践团组建,前期开展了各项有序而富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团队于6月底成功入选团市委百强团队,于7月份组织了非遗外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传播给全校师生。我带领几名成员于7月拉取公司赞助,为全团拉到了实践服装120件。

实践期间,华夏拾遗实践团研究制定了问卷—传承人—政府部门三步走的调研模式。第一步,针对性地向北京高校师生、调研地市民和游客发放问卷,了解非遗传承现状与普通人对非遗的了解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6000余份。第二步,实践团针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访谈大纲,设计特定访谈问题,由此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并撰写访谈手记,共采访全国各地传承人31名。第三步,根据调研数据与访谈纪实,得出调研结论,拟定工作报告,提出传承建议,实践团共走访了24个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为非遗的传承献计献策。

实践团通过学校讲座、微博、学校社会各部门以及实践团的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北京学联平台、头条号、企鹅号、bilibili等各大直播平台、抖音平台等宣传方式全方位对非遗调研项目及实践团进行宣传,取得社会反响极其强烈,社会影响力极大。同时利用暑期,向美国密歇根教育机构的教师、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的交流生进行宣传交流,各平台的累积访问量达到了70万以上,并接受柳州市电视台、《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为了“华夏拾遗”这个团体,为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我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带领队员体验手工类非遗项目如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佤族织锦等;他们参加旁听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他们深夜分析问卷、转化访谈录、撰写调研报告;他们结合现代时代背景、以新兴事物为落脚点,开展各项非遗项目宣传、落地活动,扩大非遗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时将非遗调研真正转化为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做好非遗落地工作,建立非遗资料库,制作完成非遗网页,将非遗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传承千秋万代。最终实践团也获得“青年服务国家”北京市团委百强团队一等奖、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金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