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

首页 课程研究 工作总结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我校深入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

 

社会实践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学校坚持推动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蓬勃开展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共组织352支团队、3551名学生赴30个省市区开展实践,募集公益捐助150余万元、图书1.3万余册,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千余次,育人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

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本科生必修课,成立由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和党团干部等组成的课程组,为全校大一学生讲授“社会实践概论”、“社会调查方法与报告撰写”等课堂教学内容5节次、10学时,全年累计授课210学时。编写指导教材《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实务》及配套案例读本、工作手册和操作指南“口袋书”,抓实学生出发前的理论学习和选题指导,保障学生实践有目的、有技能、有兴趣、有收获。

搭建外出实践大舞台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热点,设计改革开放观察寻访、农村精准扶贫等九大专题行动。改革开放寻访观察赴重庆、广西等7地开展社会调查,寻访学者、企业家、干部等140余人,撰写访谈记录13万字,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网等报道。乡村振兴实践深入山西娄烦、云南彝良等贫困县,实地走访乡村脱贫现状,参与20余户村民帮扶行动,受到中新网等报道。乡桥公益实践团深入张家界贫困村,募集公益资金6.98万元,修建渡河桥梁,切实解决当地村民出行与耕作难的问题。万象非遗调研团采访60余位北派竹刻、绒鸟绒花非遗传承人,受邀进入故宫博物院开展文化交流与展示。灰雀调研实践团聚焦医疗移民,运用新媒体技术为患者精准对接医疗资源,申请救助18万元。

打好组织动员“组合拳”推行“众筹众创”实践模式,面向学校师生和校友众筹实践项目,面向社会和企业众筹实践经费,有效提升实践选题质量,拓宽学生实践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机制,实现项目申报审批、过程动态监督、总结材料上报等全部环节智能化、信息化。创新宣传引导方式,定制实践微直播、微足迹、微话题等栏目,发挥网上网下协同优势,学生团队可随时随地将实践过程进行全网直播,引发网友关注和参与。

铺就成果转化快速路发布《社会实践重点选题指导目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点选题,引导重点成果的培育方向。举办“金种子”训练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为成果作预埋孵化。优化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建立论文、微电影、基层服务事迹等七个类型的成果转化流程,设立“社会实践精品成果奖”等荣誉激励,推荐优秀成果参加全国、省部级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