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风采

首页 实践风采 十佳标兵

【2020年】潘奕琛——将回忆留在海马体

事迹简介:

     2020年暑假,我作为海马体科技创新实践团的队长,在实践期间和队员们利用安卓和人脸、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老人重拾过去记忆,将亲情留在心间。我们编写10000余行开发代码,合力开发了“拾忆”APP,并建立属于自己的产品网站,制作公益视频为患者群体发声。我们前往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进行交流学习,也去到杭州市钱塘新区教育与卫生健康局进行实践调研。实践团优秀的实践事迹被包括学习强国、中国之声、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央广网等超过25家知名媒体宣传报道。实践团获得了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金奖团队荣誉,微电影、媒体报道得到2020 年社会实践精品成果特等奖,实践照片、软件开发手册获得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

事迹材料: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老年痴呆患者数量和治疗成本的增加,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项目背景起源于我姑妈的公公。作为一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他在一年的时间里忘却了身边的朋友、亲人,甚至是自己的名字。而在中国,似他一般的患者超过了1000万名。

因此,我怀着帮助老人的信念,带领北京科技大学海马体科技创新实践团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十四天里运用安卓、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研发设计“拾忆”APP,借助“智能识别”、“时光机”、“防走丢”、“事项提醒”、“一键电话拨打”五大功能来帮助老人找回记忆。

为了让软件真正服务于用户,我们深入全国12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发放1000余份问卷,还进入不同环境背景的老人家中进行采访并教会他们使用软件。另外,我们还前往医院采访患者家属,他们高度赞赏“拾忆”,期待软件早日得到推广。而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在和杭州市钱塘新区沟通后,也确定了后续的试点工作。

宣传方面,我们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网站,制作公益宣传片,发布视频、推送为广大患者群体发声,得到央广网、浙江新闻、温州日报等超过25家权威媒体的报道,极大地提高了北科大和实践团的知名度。“拾忆”的发展也被学习强国宣传两次,收获了来自中国之声、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美好祝愿。我参与了团队项目的设计开发。实践前期,我负责技术组的技术培训,也和宣传组成员一起设计队徽。实践开始后,我和队员们同甘共苦,完成了软件的开发。

作为队长,我也是实践团的组织策划者。无论是日程安排、宣传策划还是问卷设计,都离不开废寝忘食的工作和努力。我充分发挥团队潜能,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实践变得更具有社会意义。我也是团队宣传外联的领导者。我来到大街小巷采访民众,也来到政府部门和科技公司听取建议。社会各界的声音给了我们许多灵感,也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成果转化也少不了我的一份力。我参与编写软件开发手册,也得到了校外众多媒体的宣传,极大地提升了北科大和实践团的知名度。试点地区的建立也为团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次实践,我深刻意识到社会推动科技发展,而科技又服务于社会,两者相辅相成。我们自始至终不忘初心,一直在砥砺前行。

这些经历,都让我们更坚定了未来的方向。拾忆,我们一直在路上。未来我们也会不忘初心,带着来自老人、钱塘新区、科大讯飞以及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家人、老师的祝福,去帮助更多的老人找回记忆。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在美丽的钱塘江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亲情的温暖永远留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