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

首页 课程研究 工作总结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创新育人设计 营造实践氛围

  激励青年不忘初心服务国家迎接发展新时代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2018年是北京科技大学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的第十三年。十三年来,在共青团中央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相关部门、各学院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北科大的社会实践工作得以不断发展,在形成具有北科大特色的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作为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课程建设的持续优化,坚持教学引导的与时俱进,坚持依靠广大教师的充分支持,这四个“坚持”是保障社会实践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

  一、2018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化建设

  2018年我校在课程化运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坚持“深度实践”的工作思路和“精品化”的课程建设目标,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质量工程”,解剖教学任务,研究工作方法,优化实施细节,重点在课程机制建设、实践内容引导、实践模式创新和学生成果孵化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

  完善实践课程教学机制。2018年,我校继续推进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引导工作,注重教学实效,设立“课堂集中授课10学时,课外组团实践14天”的教学模式;建立规范的教学制度,形成“专家指导,朋辈辅导”的教学实践特色。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干部、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组成课程组,设计5次理论授课培训,确保教学内容的完备性和科学性。在学习材料设计上,我校国家级精品课“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版教材《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实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同时,学校积极参与编写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联合编著的《青春实践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南》,自主编写《实践绘就最美青春——党的十八大以来北科大青年服务国家实践风采录》,将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经验总结提升为简明易懂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方法,提升社会实践教学及活动质量。

  形成课程管理监督机制。2018年,我校依托“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实践全过程管理。学生在系统上完成活动申报、项目审批、中期小结提交、总结材料上报等环节,学校通过系统对学生实践材料进行审核评价,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团队出发前夕,学校建立“六道安全防线”,通过组织安全培训,签订安全承诺书,邮寄家长信与编发手机报、购买保险、微足迹等方式全方位保障学生实践安全。

  搭建实践成果转化机制。学校依托社会实践“金种子”平台,选拔有思想、有特色的团队作为重点团队,并对其进行指导与跟进,促进社会实践成果的多元和深度发展。在活动完成后,学生可借助校内“金奖团队”、“摇篮杯”竞赛,“首都思政课论文”、“首都挑战杯”等竞赛平台,利用已有实践成果完成成果转化工作,使实践成果走出学校,走向首都、走向全国。

  开创新媒体平台宣传机制。结合新媒体前沿技术,定制微直播、微足迹、微话题等多个线上交流平台与手段,促动多元媒体形式的渠道融合,发挥网上网下协同优势,合力营造崇尚实践的整体氛围。每支实践团队可随时随地将实践的新鲜故事和生动画面进行全网直播,第一时间满足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暑期实践的关注。学校开发“北科大青年”微信公众平台,鼓励实践团队每日反馈社会实践微足迹,积极上传实践感悟与实践照片;学校开通“北科大社会实践”官方微博,鼓励实践团队创办微博并根据实践进度及时更新状态;通过“微足迹”实践跟踪与反馈平台,实时关注实践动态,保证学生实践安全,也有效扩大了实践活动的传播影响力。

  推进众筹众创实践机制。面向学校师生和校友众筹实践项目,面向社会和企业众筹实践经费,提升了实践选题质量,改善了经费不足问题。由校团委牵头筹集经费,支持学生团队顺利完成实践内容,面向青年教师“众筹”的实践项目经过成果转化,取得了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政论文评选特等奖,全国挑战杯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经过不断探索,学校在13年的社会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课程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11月,我校社会实践被《求是》杂志誉为“社会实践的北科大模式”;2013年,学校获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学校出版新版教材《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实务》,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给予高度评价并为之作序,充分肯定学校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该教材成为2016年首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教材。

  二、2018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丰硕,贝壳学子屡创佳绩

  2018年北科大学生继续发扬“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方针指导下,深入社会,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以亲身实践深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以坚定信念服务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用实践绘就最美青春,涌现出了一大批代表性成果。在“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光荣传统和“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的影响下,学校学生踊跃投身社会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认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加质朴,自觉投身专业学习的愿望更加迫切,形成了“求是崇实、敦本务实”的文化气候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风向。

  2018年,学校以“回首奋进改革路,牢记使命青年行”为主题,通过学生自选课题或参与学校组织的专题实践项目,深入开展社会实践。重点围绕“改革开放大型观察寻访行动”、“北京革命史迹寻访传承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青年观察行动”、“聚焦农村精准扶贫行动”、“聚焦农村精准扶贫行动”、“美丽中国环保科普行动”、“关注民生志愿公益行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行动”,“一带一路”国际交流行动,“两岸四地青年伙伴交流行动”等内容开展十大专题。其中参与“聚焦农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团队50参与“关注民生志愿公益行为”的团队23支;参与“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行动”的团队14支;参与“美丽中国环保科普行动”的团队12支,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行动”的团队24支,内容类别涵盖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四进社区”、科技发明、理论宣讲、学习参观、挂职锻炼与预就业实习七种类型。共计3558人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申报实践团队352支,共计3551人次,占全体参加实践学生总数的99%;个人实践7人次。实践地域方面,学生实践足迹遍及祖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等国外地区。其

  在感悟中国力量中修身励志。学生实践紧跟时代步伐,出现一批又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度的实践团。我校学生围绕“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行动”,组织8支团队接近100名学生组建“北京科技大学改革开放大型观察寻访实践团”奔赴广西、广东、重庆、河南、辽宁、海南、山西等地,观察改革开放成就,寻访改革开放精神,了解改革开放故事。学生以“寻访红色遗迹,培育革命精神”为主题,组织10支团队前往北京市各区县,收集整理北京革命遗迹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特色鲜明的宣传教育,传承民族精神血脉,弘扬核心价值观。

  在助力脱贫攻坚中体验民生。学生实践围绕“乡村振兴青年作为行动”深入人民群众,助力基层脱贫攻坚工作。北京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13个分队在暑期深入贫困县,发掘美丽乡村生态环境、风土人情、特色产业、优质产品。实践团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中新网、网易新闻、北京时间等多家媒体对社会实践进行报道。乡桥实践团发现湖南省慈利县渠溶村夏季多发洪水,步桥多发洪水,已坍塌多年。实践团成员利用暑期时间,为渠溶村筹集69800元资金,修筑一座连接村落到河对岸以及周边村庄的快捷通道,方便村民出行。“滇之涯”实践团连续四年前往云南苗族磨脚村,从亲手铺就4.8公里“村路”到陪山村孩子“变形”北京疏通意识觉醒的“心路”,获得苗族村乡亲们的热烈反响,得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在推进国家战略中观察思考。学生实践注重加强两岸四地学生交流,携手同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学校与北京团市委、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构建“三来一往”伙伴机制,创新京港青年交流模式,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来到京港青年交流营现场,与两地青年亲切交流,共话“粤港澳大湾区和青年发展机遇”。京港青年伙伴训练营实践团也获得《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新华网》、《新京报》、《北京晚报》、《中新网》、《北京青年网》、《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的报导。

  在倡导文化繁荣中传承创新。“华夏拾遗”非遗调研实践团在2018年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19名拾遗人结合时代背景,明确传承现状,分析调研形式,分为十个小队,前往北京,山西,贵州等取得了对白族扎染、北京面塑等八个非遗项目进行调研与传承。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用社会实践彰显北科大青年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同学们既增长了才干,也为社会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芒。社会实践已经成为新时代北科大青年的重要文化符号,正引导着一代代北科大青年在实践中成长、为中国梦奋斗!